缅北电信诈骗每天从中国骗走上亿
伴随着缅甸国内政治暴力的极端化、恐怖化特征日益突出,缅北的安全形势严峻,部分民地武传统的“以毒养军”模式逐渐开始向“以赌养军”“以诈养军”模式转型。一些当地人看到从事网赌、电诈有利可图,已不满足于给电诈集团充当“包租公”,自己也加入其中。缅北部分地区经济对网赌、电诈产生依赖,电信网络犯罪出现产业化、专业化趋势,一大表现是犯罪集团与当地各势力的关系日趋紧密。掸邦第二特区、第四特区以及木姐、果敢等政府军控制区先后出现不少由当地武装经营的赌场和电信诈骗园区。佤邦贺岛经济开发区、勐波经济开发区的电诈活动尤为猖獗,在佤邦勐能县,甚至出现将部分学校教学楼出让给网络诈骗集团,并组织学校师生到电诈集团“兼职”的情况。而在缅甸政府军支持的民团、边防营武装所控制的地区,尽管政府军能够控制当地局势,但军方治理能力有限,通常采取委托统治的方式,扶持当地有实力家族进行实际经营。
随着我方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缅北网赌电诈集团的诈骗方式和引流方式也不断升级,诈骗过程开始呈现接触周期长、诈骗环节多、跨平台实施等特点。过去,电诈分子或是通过开设“杀猪盘”、开设非法网络赌博盘口等手段直接骗取受害人钱财,或是借婚恋交友、高薪招聘等名义引诱境内人员前往。
近年来,为躲避国内短视频平台审查,涉赌涉诈集团招募有才艺、相貌好的年轻男女组成演出团,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演出和旅游宣介视频,利用“远征军”等话题博取流量关注,从而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诈骗活动做铺垫。
以果敢地区著名网络赌博集团“华纳国际”为例,有主播以宣传果敢风土人情为名发布视频,其着装却写有“华纳客服”字样。这些新媒体账号遭到封禁后,“华纳国际”又以其他名义开设新账号,主播制服也摇身一变,换成了“HN国际”。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人员流动限制,不少緬北网络赌博和电诈犯罪集团为了弥补“人手不足”问题,不惜铤而走险,通过人口贩运、绑架、非法拘禁等暴力手段强拉人头。除中方人员遭绑架外,蒙古、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都出现了本国公民被骗至缅北和缅东妙瓦底的案例。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方公安部门和各级政府显著增强了教育宣传力度、开展专项行动,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加大打击力度,摧毁跨国电信网络犯罪资金链,挤压了缅北电信网络犯罪集团生存空间。缅北电信网络犯罪分子转而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诈骗对象范围扩大至欧、美、日、韩等国。部分缅北电诈犯罪园区也出现了向中东等其他地区转移的趋势。
当前缅北电信网络诈骗问题,建立长效治理机制,维持高压打击态势是应有之义。2021年,中国公安部会同国家移民局、工信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及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开展“断网”“断卡”“长城”“利剑”等专项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和地方政府通过清理摸排各地非法滞留缅北人员,要求缅北中国籍网赌电诈分子限期回国,起到了一定效果。仅在当年就拦拦截偷渡缅北人员1.8万人,教育劝返缅北诈骗窝点人员5.4万人,有效挤压了缅北电信诈骗犯罪空间。自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9.4万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年来持续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诈赌案件立案数连续14个月同比下降。
2023年初,河北公安机关将9名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重要骨干押解回国。
外交层面,中方与缅甸保持了密切沟通,多次就中缅合力打击缅境内电诈网赌等犯罪活动进行专题协调。8月,中泰缅老启动打击赌诈联合行动,并决定在泰国清迈建立专项行动综合协调中心,标志着打击网赌电诈国际合作迈入新阶段。
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机制化的合作平台,是探索网络赌博、电信诈骗问题长效性综合治理路径的关键。同时应该看到,缅北电信网络诈骗问题有着长期存在的土壤,跨境追逃打击在法律和操作层面仍有不小难度。在缅北不少犯罪分子看来,与贩毒相比,电诈、网赌“风险小,利润高”。一些人尝到所谓“甜头”,仍然执迷不悟。
从全球角度来看,网赌、电诈已有完整的全球化产业链条,因此打击缅北网赌、电诈问题应该推动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此外,缅北赌诈问题舆情沸腾之下,部分网络自媒体借题发挥,恶意炒作,散播不理性的妖魔化缅甸和东南亚的言论。如何引导公众突破“信息茧房”,在强化防赌反诈意识基础上,建立对缅甸和东南亚客观理性的认识,应该是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 我草,每天 上亿啊!一年就是三百多亿? 有競爭才有進步嘛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