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红星新闻从广州市番禺区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按目前广州市规定,营运车辆不能接顺风车订单,只有非营运车辆才能接单,且非营运车辆一天也不能接超过三单,超过就属于非法营运。有工作人员透露,“近期刚收到通知,还在讨论当中,建议不符合条件的司机暂时不要接顺风车单,不然可能会收到罚单。”一名司机介绍,目前广州、东莞、惠州等地均有司机收到停止接单通知。
这条消息发布后,受到了网友的热评,大家的声音几乎一致,为监管部门的作为叫好。
近年来,部分出行平台为扩大市场份额,允许双证齐全的网约车司机通过顺风车平台接单,许多司机也将顺风车变为职业化营运,甚至通过多平台拼单等方式获利。
本来,算小账,消费者选择顺风车,可以节约出行成本;算大账,拼车出行有利于节省能源,减少交通拥堵。总之,都是一件好事。
然而,目前的“顺风车”已经发展到私家车主接不到单、消费者打不到真正顺风车的情况。虽然说,通过市场调节,让不适合运营的出行方式被淘汰,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
一是,一些司机通过“全职”顺风车的方式,规避网约车对车辆和司机的营运要求,形成了监管的灰色地带,说白了,就是“黑车”。
二是,一些营运车辆为了利益最大化,也来“抢食”,但是因为顺风车单价较低,他们往往通过拼车的方式,谋取利益最大化,甚至在私下转让订单。结果,绕路、不开空调、接送不准时的情况屡屡发生,临时加价,找乘客索要返空费、高速费等,更是让消费者苦不堪言。平台对顺风车的管理本来就松散一些,消费者维权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消费者的权益更得不到保障。
这些,就导致假顺风车“人人喊打”的局面。
有人称,让真正的顺风车司机接单不就行了吗?但是,普通私家车主根本抢不过全职运营的司机,消费者也根本不知道接单的是不是顺风车。所以,当地开始治理“全职”顺风车的时候,一些订单无人接单,是因为真正的顺风车主,几乎被驱逐出市场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註冊
x
|
|
|
|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5-3-18 17:58